東北財經大學蔣萍教授等人撰寫的《國民經濟核算理論與中國實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以最新的國民經濟核算國際標準SNA(2008)為指導、以SNA的中心框架與衛(wèi)星賬戶為主線、以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改革與完善為目的,圍繞國民經濟核算整體框架、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投入產出核算、資金流量核算、中心框架中的其他核算問題、衛(wèi)星賬戶的編制等問題,對深化改革思路進行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探討,為現(xiàn)行中國國民經濟核算方案(2002)的修訂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jù)。
該書所涉及的內容,要么是當前核算實踐工作中需要迫切改進的方面,要么是核算研究的前沿領域,每一個研究方向既來源于中國實踐的現(xiàn)實土壤,又以國際標準為準繩,起到了開創(chuàng)國民經濟核算研究新局面與引領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研究新方向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較高的學術價值。該書的特點與開創(chuàng)性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
其一,將國際視角從“對接”擴展到“對接+前瞻性研究”。自SNA(2008)發(fā)布以來,國民經濟核算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其顯著特點是國際視角提到了議事日程。一提國際視角,大多定位于與SNA(2008)接軌,將研究主題限定于與SNA(2008)的對接。該書認為,對接研究只是國際視角的一個層面,注重的是定論性國際標準的推廣;國際視角的另一個層面是發(fā)展研究,注重的是非定論部分國際標準的制定,屬于前瞻性研究。該書不僅研究了第一個層面的問題,如SNA(2008)的出臺背景、修訂內容及其對中國的指導意義,還研究了第二個層面的問題,例如間接計算的金融中介服務的核算、SNA核算框架的擴展研究等。
其二,以中國現(xiàn)行國民經濟核算方案的改革與完善為目的,將本土化研究落到實處。我國現(xiàn)行的國民經濟核算方案是2002年發(fā)布的,現(xiàn)在已到了必須修訂的關鍵時期,因此,國民經濟核算的本土化研究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從已有研究成果看,大多集中在必要性討論或一般性原則與方法的分析上,這些研究成果與操作層面的實施還有一定距離。該書與已有研究不同的是,全方位地開展了本土化研究,既包括理論層面的一般性原則、方法,如季度核算中環(huán)比速度的引入、各主要國家季度GDP核算方法研究、不變價服務業(yè)增加值核算方法研究等,也包括操作層面的具體改革建議與實施步驟,如改進和完善我國季度GDP核算的建議、中國實物交易資金流量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設想等。其中,“改進統(tǒng)計制度方法,細化行業(yè)分類和支出項目分類”的建議已經在統(tǒng)計實踐中采納。
其三,全面把握SNA核算框架,不僅關注“中心框架”,也關注“衛(wèi)星賬戶”。中心框架雖然系統(tǒng)嚴謹、范圍全面,但畢竟是從國民經濟總體角度出發(fā)設置的,不可能解決社會實踐中需要解決的所有層面問題。由于每個國家的發(fā)展基礎與發(fā)展重點不同,統(tǒng)一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很難保證不同國家的特定需求,因此,自SNA(1993)起采納了附屬賬戶(SNA(2008)改為衛(wèi)星賬戶)的概念。衛(wèi)星賬戶既保證了各國國民經濟核算的特定需求,體現(xiàn)了靈活性原則,又不影響中心框架的國際可比性。該書將衛(wèi)星賬戶作為重點內容,對衛(wèi)星賬戶的諸多應用進行了詳細研究,如資源環(huán)境核算研究、研究與開發(fā)(R&D)衛(wèi)星賬戶研究、中國非營利機構核算研究、住戶無酬勞動核算研究、衛(wèi)生衛(wèi)星賬戶研究等。這與已有研究大多集中于中心框架中某個問題的研究是不同的。
其四,依托高起點研究平臺,研究成果獲得較高社會評價。該書是在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改革和完善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的最終成果基礎上修改完成的。項目團隊成員歷時3年,對國際核算標準下的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進行了全面研究,發(fā)表在《統(tǒng)計研究》、《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等高水平學術刊物的論文27篇,提交各類學術研討會論文30多篇,形成工作論文和研究報告50多篇,最終成果入選2013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是當年入選成果中唯一的統(tǒng)計學專著。
當前,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的發(fā)展不僅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也越來越受到普通民眾的關心!秶窠洕怂憷碚撆c中國實踐》不僅為中國的國民經濟核算理論研究提供了前沿知識、獨特視角和嶄新思路,也會切實推動中國國民經濟核算實踐的進步。希望本書的作者能繼續(xù)深入研究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的具體問題,在如何推進中國國民經濟核算實踐進程方面作些努力,探討一些更為具體的操作方法。
(作者為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研究會名譽理事長、國家統(tǒng)計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