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俞君立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世紀我國文獻分類法的發(fā)展與2010年發(fā)展目標研究》,于1999年立項,2003年7月結項,最終成果是專著《中國文獻分類法百年發(fā)展與展望》。課題組主要成員有:黃葵、賀定安、司莉、朱蓓、田素梅、王崇良、吳禮志等。 該項成果總結和論述了20世紀中國文獻分類法的發(fā)展歷程與歷史經(jīng)驗,思考并提出了2010年前我國文獻分類法發(fā)展的目標與任務。該成果的主要內容與觀點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總結與論述20世紀上半葉中國文獻分類法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歷程
該項成果以第一手材料為根據(jù),總結與評價了20世紀上半葉我國文獻分類法理論研究與編制實踐的主要成果,從當時我國引進與研究23種外國文獻分類法與22種外國著名文獻分類論著、國內學者編制90余種各類型文獻分類法與15種著者號碼表,以及他們對文獻分類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等三個方面,全面地總結與論述了20世紀上半葉我國文獻分類法的發(fā)展歷程與學術成就,提出了這種發(fā)展歷程是一個引進與繼承、融合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這一新的觀點,糾正了以往人們對這一歷史時期我國文獻分類法研究狀況與成果的總結時,只將其概括為引進與研究《杜威十進分類法》(DDC)等幾部分類法與編制一些“仿杜”、“補杜”、“改杜”分類法等方面的陳說。同時,澄清了多年來人們對某些重要歷史事實的誤解,如對《國際十進分類法》(UDC)、《冒號分類法》(CC)首次傳入中國的時間問題,以往人們認為UDC、CC于1957年首次引入中國,該成果以第一手材料為依據(jù),得出UDC由朱家治先生于1926年首次傳入中國,CC由胡延鈞先生于1936年首次引入我國這一結論,比以往學者提出的時間分別提前了31年與21年。
二、總結與分析20世紀下半葉我國文獻分類法發(fā)展過程中曾發(fā)生的重大學術爭論與研究熱潮
該項成果在深入研究20世紀下半葉我國文獻分類法的理論研究成果與編制實踐的基礎上,認為在20世紀下半葉我國文獻分類法發(fā)展過程中,不同學術觀點、不同學術思想之間的爭論,使我國文獻分類法的理論研究充滿活力,給我國文獻分類法的編制與修訂帶來了繁榮和興旺。該成果總結出這一時期16次有影響的學術爭論事件和研究熱潮,即:關于文獻分類學研究對象的爭論、關于基本部類“四分法”與“五分法”及其次序的爭論、關于文獻分類法“三性”原則問題的爭論、關于標記符號問題的兩次學術爭論、關于主題目錄(主題法)是否應該取代分類目錄(分類法)的爭論、關于文獻分類法標準化問題的學術討論、關于綜合性學科集中列類還是分散列類的爭論、關于體系分類法分面改造的兩次研究熱潮、關于分類法主題法一體化問題的兩次研究熱潮、關于新學科與新主題文獻分類問題的研究熱潮、關于書次號碼的三次研究熱潮、關于圖書改編問題的研究熱潮、關于文獻分類法的修訂與出版熱潮、關于外國文獻分類法的三次研究熱潮、關于我國文獻分類計算機化的研究熱潮以及關于網(wǎng)絡信息資源分類組織的研究熱潮等,并分析了這些學術爭論與研究熱潮的發(fā)端、內容與過程及其所提出的新觀點、新思想。從全新的視角,用新的研究方法反映了20世紀下半葉我國文獻分類法發(fā)展的主要成就,展現(xiàn)出這一時期我國文獻分類法理論研究與編制實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蓬勃發(fā)展的生動畫面。同時,該成果以這些學術爭論與研究熱潮中的某些重大學術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對這些學術問題的回顧與思考,提出與論述了自己的理論觀點,如認為文獻分類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文獻分類法與網(wǎng)絡信息分類法,同時也研究分類標引技術問題。對文獻分類學的定義作了新的表述:文獻分類學是研究文獻分類法、網(wǎng)絡信息分類法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分類標引與檢索行為的一門學科。
三、總結與研究20世紀中國文獻分類學名著
名著是衡量一門學科成熟與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標志。該成果經(jīng)過認真比較與分析,篩選出并評介了20世紀中國文獻分類學名著101篇(部),包括論著85篇(部)、文獻分類法11部、著者號碼表5部。這些名著體現(xiàn)了近百年來中國文獻分類學研究的思潮、熱點與成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偨Y與研究百年來文獻分類學名著,可以使人們從另一個側面認識我國文獻分類學發(fā)展的歷程,并為新世紀文獻分類學的發(fā)展提供堅實的學術基礎。
四、探討與思考我國文獻分類法2010年前的發(fā)展目標與任務 為了適應21世紀網(wǎng)絡化、社會化的需求,需要研究與制定面向21世紀具有方向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我國文獻分類法的發(fā)展目標。由于研究與制定這種發(fā)展目標,要以準確地預見文獻分類法的發(fā)展趨勢為基本前提,而現(xiàn)在人們很難預測整個21世紀未來的一切,但預測21世紀前10年的發(fā)展趨勢則是可行的。因此,該項成果所研究的發(fā)展目標,其時間跨度為2010年之前。根據(jù)當前世界范圍內文獻分類法的發(fā)展趨勢,針對我國文獻分類法的整體實際,該項成果所研究和提出的我國文獻分類法2010年前的發(fā)展目標是文獻分類法的標準化目標、兼容化目標、計算機化目標、網(wǎng)絡化目標與我國主要文獻分類法的修訂目標以及文獻分類學學科建設目標,并在每一目標下都提出了若干主要任務。其中,關于我國文獻分類法標準化發(fā)展目標,包括制定《體系分類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關于我國文獻分類法兼容化目標,包括建立以《中國圖書館分類法》電子版為核心的分類法兼容系統(tǒng),研制、出版《中國分類主題詞表》電子版,建立以《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為核心的集成詞表,為一體化詞表編制入口詞表,建立分類、主題、自然語言一體化集成詞表;關于我國文獻分類法計算機化發(fā)展目標,包括研制、完善、推廣分類法機讀版,制定我國機讀數(shù)據(jù)分類標引規(guī)則,制定我國規(guī)范化的分類法機讀格式,建立我國標準化的分類規(guī)范文檔,開發(fā)研制我國綜合性自動分類標引、聯(lián)機檢索及分類法管理系統(tǒng);關于我國文獻分類法網(wǎng)絡化發(fā)展目標,包括編制《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網(wǎng)絡信息分類表》,編制《中國圖書館分類法》Web版,研制網(wǎng)絡信息資源自動分類與檢索系統(tǒng),研制與開發(fā)分類、主題、自然語言一體化搜索引擎;關于我國主要文獻分類法的修訂目標,包括對《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分類法》、《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中國檔案分類法》、《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及其系列版本的修訂任務;關于文獻分類學學科建設目標,包括完善與創(chuàng)新文獻分類學學科體系,深入研究文獻分類學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加強國際學術交流,開展國際合作項目,加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的高層次人才等。并對如何實現(xiàn)上述目標與任務,提出了具體措施。
(責編:陳葉軍)